雷锋城里人人学雷锋 雷锋精神代代永流传
来源:中国青年报 时间:2021-12-20 10:38

  雷锋,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。 

  1963年3月,毛泽东向全国发出“向雷锋同志学习”的号召。时隔半个多世纪,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优良传统依然在延续。 

  “雷锋精神,人人可学;奉献爱心,处处可为。”雷锋班现任班长牟振华理解,雷锋精神就是积小善为大善,“当身边的同志遇到困难了,能伸出援助之手,帮助他摆脱困难,这就是雷锋精神的一方面。作为一名军人,甘当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,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,这也是雷锋精神。” 

  雷锋二字,早已成为人们心目中热心公益、乐于助人、扶贫济困、见义勇为、善待他人、奉献社会的代名词。而学雷锋,也成为一代代青年追寻的精神潮流。 

  做雷锋精神的时代传人 

  在辽宁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,每逢节假日,小志愿讲解员孙艺慈都会与前来参观的游客一同重温雷锋故事。 

  “过去一提到学习雷锋,就想我要做些什么与众不同的事情,才能让别人也能像记住雷锋一样记住我呢?”加入小志愿者讲解团,对雷锋故事一遍遍品读,让孙艺慈对雷锋精神有了新的认识。“学习雷锋不是口号,而是一种自觉的行动,更是一种习惯;学习雷锋不是做出让人铭记于心的大事,而是来自于生活中平常的点滴。” 

  现在,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了孙艺慈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。 

  让像孙艺慈这样的优秀青少年讲好雷锋故事,传承雷锋精神,是抚顺市雷锋纪念馆这几年来在弘扬雷锋精神方面的探索之举。 

  “雷锋纪念馆自2017年起组建‘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团队’,在沈阳和抚顺近40所中小学校中招募430名志愿者,通过考核持证上岗队员188人,星级讲解员19人。”团队负责人李雅光介绍,目前小小志愿讲解员团队共讲解2480场,接待观众数十万人。 

  为了让雷锋精神扎根于小讲解员心中,“小小讲解员志愿服务团队”培训中,坚持“请进来”和“走出去”相结合,将雷锋的战友、雷锋辅导过的学生等雷锋事迹见证人“请进来”,同时还组织小小讲解员们“走出去”,通过“亲子学雷锋,重走雷锋路”研学之旅,重温雷锋事迹。 

  “不能只做讲解员,还要做研究员、做践行者、传承者。”刘思岚是雷锋纪念馆的一名工作11年的资深讲解员。平日里,她注意深挖雷锋背后的故事,研究雷锋精神,进一步深化和传承雷锋精神。 

  一次,快闭馆时来了几位60多岁的老人,刘思岚便主动为老人们讲解,交流中才得知老人是抚顺人,工作后去了外地,退休后特意到雷锋纪念馆参观。看到老人们参观时的热泪盈眶,刘思岚也很受触动,“雷锋精神不就是这样嘛”。 

  多年深度接触雷锋事迹,刘思岚觉得雷锋精神已经融入自己生命里了。 

  哪里需要就去哪里 

  雷锋,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,7岁就成了孤儿。 

  新中国成立后,雷锋被安庆乡农学会免费送去上学。品学兼优的雷锋在小学毕业典礼上为自己立下三个“小目标”:“我响应党的号召,决定留在农村广阔天地里,去当新式农民;将来,如果祖国需要,我就去做个好工人建设祖国;将来,如果祖国需要,我就去参军做个好战士,拿起枪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……” 

  祖国需要,成为他前进的方向。 

  一颗螺丝钉的故事是公众最为熟知的故事之一。那时雷锋在望城县工作,“这颗螺丝钉你别看它小,机器上缺了它可不行。就像你我,都是革命的螺丝钉,缺了谁都不行。”当他踢开一颗螺丝钉时,县委书记张兴玉的这些话影响了他此后的人生。 

  此后,“螺丝钉”不断地出现在雷锋的日记中,雷锋也在不断思索,如何干好工作,做好岗位上的“螺丝钉”。 

  1958年,雷锋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辽宁,进入鞍钢成为了一名推土机驾驶员。短短一年时间就成为了鞍钢的“先进生产者”和“劳动模范”。 

  1960年,雷锋被厂里推荐光荣参军,成了一名汽修班战士。服役期间,他表现积极上进,多次出色完成了上级交代的工作任务,数次荣立了二等功和三等功,光荣成为了班长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 

  在部队里,雷锋做的更多的是那些普通的“小事”。他会收集牙膏皮、螺丝钉等变废为宝,经常帮助他人理发、缝补衣物。在雷锋的带动和影响下,班里有了“节约箱、理发箱、修鞋机”三件传家宝。 

  随着时代变迁,“老三件宝”不再适用,但“走进来学雷锋,走出去做雷锋”成为雷锋连官兵永远坚守的优良传统。 

  平日里,雷锋班战士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垃圾分类,用卖废品赚的钱去抚顺阳光家园看望保障儿童,驻训期间,为附近村庄里的贫困学生送书包和学习用品…… 

  雷锋精神是永恒的 

  雷锋离开已经半个多世纪,他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。 

  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,新战友入营、新排长报到,领的第一本书是《雷锋的故事》,学的第一首歌是《学习雷锋好榜样》,上的第一堂教育课是听学雷锋标兵事迹报告,军旅第一步就迈进雷锋传人行列…… 

  50多年来,这支部队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包括盲文、各民族文字的信件近50万封。 

  而在抚顺市雷锋纪念馆,全国各地赶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。 

  从讲解员们不断的讲述中,雷锋的故事走进更多的人心里,雷锋精神也被带到更多的地方。 

  有一个故事让讲解员不断重复:1959年11月25日深夜,雷锋正在看书,忽然听到外面下起雨来,他想起工地上还有7200袋水泥没有卸车,于是立刻叫上同伴一起抢救水泥,雨布和芦席不够,雷锋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衣服、棉被盖在水泥上。经过奋力抢救,水泥没有受到任何损失。 

  这样的故事,在雷锋短暂的一生中有很多。 

  在他有限的生命里,他不断地做着各种各样帮助别人、服务人民、奉献社会的事情。“今后我要更加珍爱人民和尊敬人民,永远做群众的小学生,做人民的勤务员。”1962年8月10日,雷锋留下最后一篇日记,他以22岁的短暂青春,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。 

  如今,走进抚顺市雷锋纪念馆,刻写着“理想信念、奉献精神、敬业精神、创业精神”的五根柱子矗立在展厅,高度概括了这一永恒的精神。 

  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,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。”这句写在雷锋日记里的话,是他不断前行的座右铭。而一代又一代青年,也沿着他走过的路继续向前,让雷锋精神代代永流传。 

附件下载

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